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在职备考 MBA:平衡工作与学习的时间管理法

    那段时间,我现在回想起来,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。

    早晨六点,闹钟准时响起。天还没完全亮,我轻手轻脚地下床,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妻子。客厅的灯亮起,我泡上一杯浓茶,翻开逻辑学教材——这是一天中唯一完全属于学习的时间,安静、清醒、无人打扰。

    七点半,我必须合上书本,快速洗漱,挤进早高峰的地铁。在摇晃的车厢里,我会用手机背英语单词,或者听管理学的音频课程。从家到公司有一个小时车程,这成了我的“移动自习室”。

    工作日的白天完全属于工作。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项目经理,会议一个接一个,邮件永远处理不完。有同事好奇地问:“你哪来的时间复习?”我笑笑没说话,心里明白:时间不是等来的,是硬挤出来的。

    午休的一小时,我从来不会全部用来吃饭。快速吃完饭后,我会躲到公司楼下的咖啡馆,做15道数学题。就15道,不多,但每天坚持。周末加班的时候,我会背着复习资料,见缝插针地看几眼。等客户、等会议开始的碎片时间,都被我用来复习零散的知识点。

    最艰难的是下班后的时间。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,通常已经晚上八点。妻子会把饭菜热在锅里,我们简单吃个晚饭,说说话。九点钟,我必须再次坐到书桌前。这时候真的很累,脑子像一团浆糊。我试过各种方法提神——浓茶、咖啡、冷水洗脸,甚至站着看书。有时候实在撑不住,就定个20分钟的闹钟小睡一会儿,然后继续。

    记得有个周三晚上,我对着概率题发了半小时呆,那些公式怎么都进不去脑子。妻子推门进来,看见我通红着眼睛,轻轻地说:“要不今天休息吧?”我摇摇头:“今天休息了,明天就会想休息,然后就再也跟不上了。”

    她没再劝我,只是去厨房给我热了杯牛奶。那一刻,我突然很想哭。三十多岁的人,为什么要这样折腾自己?

    但这样的时刻并不多,因为连感伤的时间都是奢侈的。

    周末更是分秒必争。我把每周六周日分成六个时间段:三个上午、三个下午、三个晚上。每个时段专注复习一个科目,严格执行。周日下午会留出三个小时,陪妻子去买菜、散步,这是我们雷打不动的“约会时间”。她为了支持我备考,几乎承包了所有家务,我不能再把周末全部占用了。

    其实最难的不是学习本身,而是在工作和学习之间频繁切换的状态。上午还在处理复杂的项目问题,下午就要静下心来做数学题;刚开完激烈的讨论会,转眼就要背英语范文。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专注,越来越容易烦躁。

    后来我摸索出一个方法:设置“切换缓冲期”。下班回家的路上,我会刻意放慢脚步,听些轻音乐,让大脑从工作模式过渡到学习模式。每次开始学习前,我会花五分钟冥想,清空工作中的杂念。这个小习惯让我找回了专注力。

    备考过程中,我也在不断调整策略。最初我试图面面俱到,每门课都花同样时间,结果发现自己精力分散,效果很差。后来我做了个大胆决定:重点突破优势科目,确保拿高分;弱势科目只求不拖后腿。这个策略虽然冒险,但适合我时间有限的情况。

    模考阶段,我固定在周日上午进行。严格计时,模拟真实考场。第一次模考出来,分数距离目标院校还有很大差距。那天我一个人在书房坐到深夜,不是在学习,就是在发呆。妻子推门进来,什么都没说,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。就这一个动作,让我重新振作起来——我不能辜负她的支持,也不能辜负自己这几个月的努力。

    考前最后一个月,我请了年假,全天候备考。那二十多天,我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: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,除了吃饭睡觉,全部在复习。妻子说我瘦了一大圈,黑眼圈重得像是被人打了两拳。

    考试那天,我平静地走进考场。不是因为有多自信,而是知道我已经尽了全力。在有限的时间里,我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。

    后来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我和妻子抱在一起,她哭了,我反而很平静。这段备考经历教会我的,远不止如何考试——它让我明白,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愿意挤,总还是有的;它让我学会在高压下保持平衡,在疲惫时依然坚持。

    现在每次路过那家总去的咖啡馆,我都会想起那段岁月——那个中午永远只坐半小时,匆忙做完数学题就赶回公司的自己。那不是一段轻松的时光,却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日子。它证明了一件事:当你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,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。

    如今我已经开始MBA的学习,工作中也晋升了岗位。回头看,所有的苦都变成了礼物。那些早起、那些挑灯夜战、那些放弃的娱乐和休息,都化作了前进的阶梯。

    如果你也在职备考,我想对你说:坚持住,最难的时候,就是快要突破的时候。时间管理没有神奇的秘诀,它就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——较量惰性,较量意志,较量你究竟有多想要那个目标。

    而当你终于抵达彼岸,回望来路,你会感谢那个在黑暗中不曾放弃的自己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