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用坚持战胜困难:我在克服中变得更强

    那一年,我二十二岁,刚走出大学校门,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踏进了省城一家报社的大门。我学的是新闻,能当记者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。可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。我被分配到的,是几乎无人愿意接手的“信访报道”——

    每天,我的办公桌上都会堆满从信访办转来的群众来信。字迹歪歪扭扭的申诉,按着红手印的状纸,泛黄的照片,诉说着田地纠纷、工伤索赔、养老无着……那些铅字背后,是一个个焦灼、无助,甚至绝望的人生。起初,我满怀热情,以为凭手中之笔就能匡扶正义。我挑了几封看起来最迫切的信,打电话过去核实,对方一听是记者,声泪俱下,能抓着电话讲上一个小时。我熬夜写成稿子,自以为事实清楚,证据确凿。

    可稿子交上去,大多石沉大海。偶尔有一两篇被主任叫到跟前,他用红笔在我的稿子上划拉着:“情绪太多,事实不清。”“单方面信源,你怎么保证对方说的就是真的?”“这个问题牵涉面太广,动了谁的奶酪你想过吗?”他的声音很平静,却像鞭子抽在我脸上。一次又一次,我满怀希望采写的稿子,被贴上“不合用”的标签,丢进废稿库。挫败感像潮水,一波一波淹没我。我开始害怕看到那些信件,害怕听到电话里那些哭泣的声音。我感觉自己像个无能的骗子,给了别人希望,却又亲手把它掐灭。深夜,我望着出租屋的天花板,第一次动摇了:也许,我真的不适合干这一行。

    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,一封字迹格外工整,却透着一种执拗的信,引起了我的注意。写信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教师,姓陈。他倾尽毕生积蓄,参与了一个所谓的“养老项目”集资,结果血本无归,和他一样的老人有上百位。他们报案,信访,折腾了两年,毫无进展。陈老师在信的最后写道:“记者同志,我们不求别的,只求一个明白,求一个公道。”

    不知为何,这封信让我失眠了。我想起他信里描述的,如何省吃俭用存下那笔钱,如何相信了宣传册上光鲜的承诺,如何在得知被骗后一夜白头。我仿佛能看到他伏案写信时,那双布满皱纹却依然清澈的眼睛。如果我放弃了,他和那些老人的希望,是不是就彻底熄灭了?一种说不清是愧疚还是不甘的情绪,在我心里翻腾。我告诉自己,再试一次,就这一次。不是为了证明什么,只是,不能就这么算了。

    这次,我没有急着动笔。我找到了陈老师,和他长谈了整整一个下午。我没有带录音笔,只是像子侄辈一样,听他慢慢讲。然后,我按照主任曾经指点过,却被我忽略的方法,开始了笨拙却坚实的“坚持”。我不再只听一面之词,我跑去工商局查那家公司的注册信息,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;我假装咨询者,去他们曾经的办公地点探访,和周边的商户聊天;我甚至托学法律的同学,帮我查找类似的判例……过程枯燥得让人发疯。烈日下奔波,吃闭门羹,被不耐烦地敷衍,是家常便饭。很多次,我都想,算了吧,何必呢。可一想到陈老师送我出门时,那混合着期待与忐忑的眼神,我就又坐上了前往下一个地方的公交车。

    线索一点点汇聚,拼图渐渐完整。当我终于拿到那份关键证据——该公司在项目启动前就已资不抵债的审计报告影印件时,我的手都在发抖。这一次,我写的稿子完全不同了。我没有渲染悲情,只是冷静地、一层层地铺陈事实:老人的陈述、公司的背景、资金的流向、相关部门的回应(或是不回应)、以及那份铁证如山的审计报告。近万字的初稿,我删了又改,改了又删,确保每一句话都有依据。

    交稿那天,我心里异常平静,做好了再次被退回的准备。但两天后,主任把我叫去,稿子放在桌上,上面依然有红笔的痕迹,但不再是粗暴的划掉,而是细致的修改意见。他抬头看了我一眼,只说了一句:“这次,像点样子了。”

    稿子发了,用了整整一个版。引起的反响出乎我的意料。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,最终为老人们追回了一部分损失。陈老师专门打来电话,他没有说太多感谢的话,只是反复说:“太好了,太好了……”电话那头,是他压抑不住的哽咽。

    那一刻,我站在报社的玻璃窗前,看着楼下车水马龙,忽然间泪流满面。我意识到,让我成功的,并不是最初那一腔孤勇的热情,而是在热情熄灭后,那一点点不肯死心的坚持。是顶着烈日跑断腿的坚持,是面对冷眼不放弃的坚持,是翻阅枯燥文件时耐住性子的坚持,是稿子被否定后,擦干眼泪重新再来的坚持。

    从那以后,我依然会遇到很多困难,采访被阻挠,稿子被毙掉,甚至遭遇威胁。但我很少再感到恐慌和自我怀疑。因为那段与信访报道“死磕”的日子,已经在我身体里注入了某种东西。它告诉我,困难就像一堵坚硬的墙,热情可能会在墙上撞得头破血流,但坚持,是在墙上寻找缝隙,是一锤一锤地敲打,是哪怕只凿开一丝光亮,也绝不回头的倔强。它不是宏大的理论,就是手头一点一滴、看似愚蠢的努力。

    如今,我已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实习生。但每当遇到看似过不去的坎,我都会想起那间堆满信件的办公室,想起陈老师那双眼睛。我会深吸一口气,对自己说:别慌,别放弃,就像当年那样,一步一步来。因为我知道,所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,最终没有打败我的,都让我手中的笔,更稳了一些;让我脚下的路,更坚实了一些;也让我的内心,在一次次淬炼中,变得比我自己想象的,还要强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