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专注健康领域,我打造的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

    还记得三年前那个深夜,我伏在办公桌上,看着第七版产品方案,心里涌起一阵无力感。窗外霓虹闪烁,我却突然想起外婆——她患糖尿病三十年,每天要扎手指测血糖,粗糙的手指上满是针眼。有次她轻声说:“要是能少疼一点就好了。”那时我还是个孩子,只能握着她的手掉眼泪。

    这个记忆成了我创业路上最柔软也最坚硬的动力。

    我们的第一款产品是智能血糖仪。团队只有五个人,挤在科技园三十平的小办公室里。工程师李明曾是大公司技术骨干,为了这个项目降薪加入;医学顾问王医生每周从医院下班后,赶末班地铁来开会。我们知道,市面上已有十几款同类产品,但都不够“懂”用户——老人看不清屏幕、操作复杂、数据冰冷。

    “要做就做有温度的产品。”这是我们的共识。

    最难的是采血针设计。传统针头刺入瞬间会有明显痛感,我们试验了上百种针尖角度和涂层。那段时间,实验室里堆满各种测试材料,团队成员轮流在自己手上测试。负责设计的晓琳最怕疼,每次测试都紧闭双眼,但从不缺席。她说想起自己爷爷测血糖时皱起的眉头,就觉得这些疼值得。

    三个月后,我们找到了0.25mm极细针尖配特殊润滑涂层的方案,将痛感降低了60%。第一批样品出来那天,晓琳举着测试仪,眼泪突然就下来了:“真的不疼了。”

    这只是开始。产品要真正服务用户,必须融入他们的生活。

    我们深入社区做调研,在老年活动中心一待就是整天。七十岁的张奶奶说,她最怕的不是扎针,是记不住数据,医生问起来总是说不清。李大爷抱怨儿子给他买的智能设备太复杂,“按错了都不知怎么重来”。

    这些声音让我们意识到,健康产品不能只堆砌技术,更要解决真实的生活困境。

    回来后,我们彻底推翻了原有设计:
     屏幕字体放大至常规的两倍
     简化到只有一个实体按键
     增加语音播报功能
     自动生成月度健康报告

    这些改动看似简单,却意味着硬件要重新开模,软件要全部重写。投资人委婉表示不满,认为这会推迟上市时间。那天团队开会到凌晨,最后我说:“如果只是为了抢市场,我们可以做得更快。但为了那些像我们爷爷奶奶的用户,值得慢一点,做好一点。”

    大家默默点头,继续加班。那些夜晚,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,泡面箱堆成了小山。

    产品上市那天,我们在社区做了首场推广。张奶奶来了,试完后拉着我的手:“姑娘,这个我会用。”她当场买了两台,说要送给她老姐妹。那一刻,所有熬夜的疲惫都烟消云散。

    真正的转折点来自用户反馈。三个月后,我们收到一封手写信,字迹工整:“用了你们的血糖仪,我终于能自己管理血糖了。儿子在外地工作,现在他手机能看到我的数据,放心多了。谢谢你们记得我们老年人。”随信寄来的,还有一包她亲手晒的菊花茶。

    这封信在团队里传阅,每个人都被深深触动。我们意识到,做的不仅是个产品,更是一座桥梁,连接健康与爱。

    凭借口碑,产品销量稳步增长。更让我们惊喜的是,很多年轻人买给父母,父母又推荐给朋友。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,只有心贴心的传递。

    去年,我们推出了升级版,增加了智能提醒和在线问诊功能。这次,团队已扩大到五十人,有了明亮的办公室和专业实验室。但每次产品会,我们依然会把最早那台粗糙的原型机放在桌上——它提醒我们勿忘初心。

    现在,产品已进入全国上百个城市,服务超过十万家庭。每次看到用户发来的感谢信息,说因为我们的产品,父母学会了视频问诊,或者及时发现了血糖异常,我就觉得这条路选对了。

    最近整理用户故事,发现很多感人的细节:有女儿每天通过APP关注独居母亲的血糖数据,有老夫妻互相监督测量,还有糖友自发组建交流群...

    回想这段旅程,我最深的体会是:真正的好产品,源于对生命最深切的体谅。它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华丽的辞藻,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、懂得共情的心。健康科技的本质,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和算法,而是通过这些技术,让关爱变得具体、可触摸。

    每当夜深人静,我还会想起外婆的手。现在,我可以轻声告诉她:外婆,我终于找到了让测量不再疼痛的方法。而且,这个方法正在帮助千千万万像您一样的人。

    这条路还很长,我们刚刚起步。但只要想起用户脸上安心的笑容,我就知道,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。因为在这个世界上,最珍贵的永远是人之间的温暖关怀,而科技,不过是传递这份关怀的使者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