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他抱着我说对不起,却没断了联系

    那段时间,我的世界好像被分成了两半。

    一半是他紧紧抱着我,下巴抵在我头顶,一遍遍说“对不起”的时候。他的怀抱很暖,声音哽咽,我能感觉到他胸腔的震动,还有落在我发间温热的呼吸。那时候我觉得,他是真的知道错了,是真的心疼我,我们之间还有救。

    另一半,是我一次又一次发现他们还在联系的瞬间。微信没有删,微博还在互相关注,甚至在我以为他加班的日子里,他们其实一起吃了饭。每次发现,都像有人朝我胃上狠狠打了一拳,闷闷的,喘不上气。

    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去年冬天。那天特别冷,窗玻璃上结着厚厚的冰花。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,其实是我在借题发挥,积压的委屈太多了。吵到最后,两个人都累了,他走过来,像以前一样把我搂进怀里。我的脸贴在他毛衣上,能闻到熟悉的洗衣液香味,混着他身上淡淡的烟草味。

    “对不起,”他声音低低的,带着疲惫,“都是我不好,让你这么难过。”

    那一刻,我心软了。真的,再多的委屈和愤怒,在那个拥抱里都化开了。我想,也许他真的会改,也许我应该再给彼此一次机会。

    可是第二天晚上,我无意中看到他手机屏幕亮起——那个我背得滚瓜烂熟的微信号,发来一条消息:“你还好吗?”

    他没有立即回复,但也没有删除。手机就那样放在茶几上,像什么都没发生。

    “你不是说断了吗?”我问,声音都在发抖。

    他沉默了很久,才说:“工作需要,总不能完全不理。”

    可笑的是,我居然接受了这个解释。人在自欺欺人的时候,什么理由都能相信。

    这样的戏码上演了太多次。拥抱,道歉,发现联系,再拥抱,再道歉。我像个在跑步机上拼命奔跑的人,累得精疲力尽,却始终在原地打转。

    有一次我问他:“如果你真的觉得对不起我,为什么还要做让我难过的事?”

    他愣住了,然后又是那句:“对不起。”

    这三个字,从最初的解药,慢慢变成了毒药。每次听到,我都觉得心脏被针扎了一下。

    最折磨人的是那些看似平静的日子。他会按时回家,陪我吃饭,周末一起看电影。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,正常得让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、太计较。可每当我觉得可以放下戒备,重新相信他的时候,总会有新的蛛丝马迹出现——一条深夜的短信,一个来不及删除的通话记录,微博上一个不起眼的点赞。

    我开始失眠,整夜整夜睡不着。看着他熟睡的侧脸,我会想:这个人,他抱着我说对不起的时候,是真的觉得愧疚吗?如果真的愧疚,为什么转身又能继续伤害?

    后来我明白了,他的“对不起”是真的,那一刻的悔意和心疼都不是装的。但他的不断联系也是真的,那份不舍和犹豫同样真实。他卡在中间,既舍不得那边的新鲜感或温暖,也放不下我们这几年的感情。

    而我,就在他这种摇摆不定中,被反复拉扯。

    最后一次发现他们联系,是在他生日那天。我精心准备了晚餐,买了蛋糕,想给他一个惊喜。他却迟到了两个小时,回来时身上带着陌生的香水味。

    “加班,”他解释,“同事用的香水可能沾上了。”

    我没有拆穿,只是在他伸手想抱我时,轻轻躲开了。

    “对不起,”他还是习惯性地说。

    我摇摇头:“不要说对不起了。如果你真的觉得对不起我,就做个选择。要么彻底断了,我们重新开始;要么你继续这样,我离开。”

    他看着我,眼神闪烁,很久都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就在那个沉默里,我突然就懂了。他不是不知道该怎么选,他是两个都想要,两个都舍不得。而我的痛苦,在他看来,大概只是需要不断用“对不起”来安抚的情绪。

    后来我还是走了。收拾行李那天,他又从背后抱住我,说了最后一句“对不起”。

    这次我没有哭,只是轻轻挣脱了他的手。

    “你的对不起,我收下了,”我说,“但我不想再听了。”

    离开他以后,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一件事:真正的道歉不是言语,而是行动。如果一个人一边说着对不起,一边继续做着伤害你的事,那他的对不起,不过是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的工具罢了。

    现在的我,宁愿要一个笨拙但真诚的拥抱,也不要一千句轻飘飘的“对不起”。有些人,有些感情,就像握在手里的沙,你越是紧紧抓住,它流失得越快。而当你终于摊开手掌,虽然沙已不在,但至少,你重新获得了自由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