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干就干。我连夜画起了策划草图:每月一个主题,选在周末的傍晚,不设门槛,谁都可以来。第一次分享会,我定了个最简单的主题——“那本改变我的书”。说实话,心里直打鼓:会有人来吗?要是只有三两个人,场面该多尴尬啊。
没想到,消息在读者群里一发,报名接二连三地来了。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位常来买绘本的年轻妈妈,她说:“店长,我能带孩子一起来吗?我想让他看看,书不只是用来读的,还可以把陌生人变成朋友。”
第一次分享会那个周六,我从中午就开始紧张。把靠窗的角落重新布置——搬来十几把舒适的椅子,摆上小圆桌,泡好花茶,还在每张椅子上放了个自制书签。傍晚六点,夕阳正好,第一位读者推门进来时,我手里的抹布差点掉在地上——是那位在文学区驻足的老先生。
他叫陈老师,退休的语文教师。那天他带了本磨破边的《红楼梦》,说话不急不缓:“这本书陪我走过四十年。年轻时读爱情,中年读世故,现在老了,反倒读出里面那些小人物的人情味来了。就像曹雪芹说的‘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’,每个年纪读,都是不同的滋味。”
接着发言的是那个带孩子的妈妈。她捧着一本《小王子》,声音有些颤抖:“生孩子后,我有段时间特别迷茫。直到重读这本书,看见小王子说‘真正重要的东西,用眼睛是看不见的’,我才明白——当妈妈不是要成为完美的人,而是要用心去看见孩子的需要。”她五岁的儿子安静地坐在旁边,小手一直拉着妈妈的衣角。
那天来了十二个人,从大学生到退休老人。原本计划两小时的活动,直到书店打烊,大家还意犹未尽。最后离开的大学生说:“店长,下个月我还来。在学校都没机会这样静下心来听不同年龄段的人讲故事。”
有了第一次的成功,我们的分享会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二月做“书信主题”,一位阿姨带来了她珍藏三十年的情书,念到“见字如面”时,好几个读者悄悄抹眼泪。四月做“旅行文学”,刚环游世界回来的摄影师,把他的照片做成明信片送给每个参与者。最特别的是儿童专场,让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绘本,有个小女孩坚持要和大家分享《猜猜我有多爱你》,她说:“我妈妈每次念这本书都会亲我一下。”
这些分享会改变的不只是读者,还有书店本身。以前安静的角落,现在常常能听见笑声和讨论声。有位老顾客告诉我:“现在来书店,总觉得这些书都在说话。因为知道了它们曾经怎样影响过具体的人。”
当然不是每次都顺利。有一次办“科幻主题”,只来了五个人。但我们围坐在暖黄的灯光下,反而聊得更深入。那个晚上让我明白:重要的不是人数,而是那份真诚的交流。
最难忘的是上个月的“父亲主题”分享会。一位很少说话的中年读者,带了一本旧相册。他说父亲去年走了,整理遗物时发现这本相册,每张照片背面都写着拍摄时他在读什么书。“我才知道,爸爸一直用他的方式在参与我的成长。”他翻到一张自己高考前夜的照片,背面是《平凡的世界》里的一句话:“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,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。”他说完这句话,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。
现在,我们的分享会已经办了快一年。上周末又是活动日,我提前到店准备,却发现陈老师已经在帮忙摆椅子。他笑着说:“现在这是我每月最期待的事。”那一刻,看着窗外渐渐多起来的读者身影,我突然理解了开书店更深的意义——这里不只是卖书的地方,更是让书活起来的地方。每一本被分享的书,都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,漾开的涟漪会触及更多心灵。
也许,这就是开书店最美好的部分——我们不仅提供书籍,更搭建了一个让陌生人因为共同的热爱而相遇的空间。在这里,每个人带来的不只是书,还有他们的人生。而我会继续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,让书店永远亮着那盏等待的灯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东科创业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72)
1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1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0)
3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69)
4网购餐具套装有划痕商家说瑕疵品阅读 (68)
5带新人的过程:我反而补全了自己的能力短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