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公众号运营:从粉丝寥寥到月更 10 篇的坚持

    还记得刚开始做这个公众号的时候,每天最期待又最害怕的事,就是打开后台看粉丝数。期待能多几个关注,害怕的是经常一连好几天,那个数字都一动不动。最惨的一次,连续五天,一个粉丝都没涨,还掉了两个。那时候我对着电脑屏幕发呆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——我写的这些东西,真的有人看吗?

    那时候我还在上班,每天下班回家都快八点了。累得只想瘫在沙发上,可心里还惦记着今天要更新。很多次我都是强打着精神,在台灯下敲键盘。写完了,排版,找图,一遍遍检查,等点击“发送”的时候,常常已经是深夜一两点。

    最让我难受的不是累,而是那种看不到结果的坚持。写了三个月,粉丝才勉强过百,其中还有一半是亲戚朋友。每次发完文章,阅读量基本都是个位数,偶尔有个陌生人留言,我能兴奋半天,反复看那条留言,然后认真地回复一大段话。

    转折发生在一个特别普通的晚上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那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职场新人的文章,分享了自己刚工作时闹的笑话和学到的教训。可能是因为写得特别真实,第二天早上打开手机,发现那篇文章的阅读量居然破千了,还多了几十个新粉丝。

    更让我感动的是,有一条留言说:“作者写的就是我现在的样子,看得我鼻子发酸。谢谢你让我知道,不止我一个人会犯这些错。”

    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——大家想看的不是多么华丽的辞藻,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,而是真实的故事和真诚的分享。从那以后,我彻底改变了写作方向,不再试图教别人什么,而是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,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。

    不过,找到方向只是第一步,真正难的是如何持续产出。有段时间,我陷入了新的困境——不知道写什么了。每天绞尽脑汁想话题,越想越焦虑,越焦虑越写不出来。最夸张的一次,我对着空白文档坐了四个小时,一个字都没写出来。

    后来我学聪明了,开始建立自己的素材库。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灵感:和朋友的对话、工作中的小发现、读书时的感悟、甚至做菜失败的趣事,都成了我写作的素材。我还养成了固定时间写作的习惯,每天晚上八点到十点,雷打不动地坐在书桌前。有时候状态好,能一口气写完;有时候不在状态,就写个开头,或者列个大纲。

    说实话,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。有好几次,我都差点放弃。记得去年冬天,我重感冒,发烧到38度多,整个人昏昏沉沉的。那天晚上九点多,我躺在床上,想着要不今天就休息一次吧。但翻来覆去,最后还是爬起来,裹着毯子,用发抖的手敲完了那篇文章。发出去的那一刻,我眼泪都快出来了——不是委屈,而是为自己感到骄傲。

    慢慢地,我的公众号开始有了起色。粉丝从几百到几千,再到几万。现在回头看,月更十篇这个目标,其实不是突然实现的,而是一步步走过来的。从最开始一个月勉强更新两篇,到后来一周一篇,再到一周两篇,最后稳定在月更十篇。

    有人问我怎么坚持下来的,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把写作变成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。我不再把更新当成任务,而是当成和朋友们定期聊天。每次写完一篇文章,我都会想象读者们看到时的反应——会不会有人会心一笑?会不会有人觉得被理解?这种想象给了我最大的动力。

    现在,我的公众号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每当有读者留言说我的文章给了他们启发,或者说“你写的就是我想说的”,我都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得。这些温暖的反馈,就像黑夜里的星光,照亮了我前行的路。

    如果你也在做公众号,或者正在坚持某件看似看不到结果的事,我想告诉你:别着急,慢慢来。每一个成功的背后,都是无数个平凡日子的积累。也许今天的你还在为个位数的阅读量发愁,但只要你足够坚持,并且不断调整方法,总有一天,你会感谢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。

    写作这条路,我还会继续走下去。不是因为有了多少粉丝,而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,也连接了那么多有趣的灵魂。这大概就是坚持最美妙的地方——它不仅改变了我的公众号,更改变了我自己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