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34岁学瑜伽,一开始柔韧性差,后来能做高难度体式

    那一年,我三十四岁。

    记得特别清楚,第一次走进瑜伽馆时的心情——像个误入别人领地的小学生。满屋子都是二十出头的姑娘,穿着漂亮的瑜伽服,轻松地把腿盘成莲花。而我,穿着宽松的运动裤,站在角落里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我的身体,像是生锈的机器。最简单的坐姿前屈,别人能轻松把胸口贴到大腿上,我却连脚尖都够不到,膝盖后面那根筋揪心地疼。侧角伸展时,旁边的女孩优雅地展开,像只天鹅,我却摇摇晃晃,呼吸都乱了节奏。更别说那些需要手臂支撑的动作了,平板支撑不到十秒,手腕就发抖,肩膀酸得不行。

    下课出来,浑身酸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三十四岁,在办公室坐了十几年,身体早就僵化了。那天晚上洗澡,热水冲在酸痛的肌肉上,我差点掉眼泪——不是疼的,是那种无力感。问自己:是不是太晚了?这个年纪才开始,是不是在自讨苦吃?

    但不知道为什么,我还是去了第二次。也许是因为交了钱心疼,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还有那么一点不甘。

    最初的几个月,真的就是在和自己较劲。

    每次课前那声“Om”的唱诵,别人悠长平稳,我气息短促,声音都在抖。老师过来帮我调整姿势,轻轻一推,我就痛得龇牙咧嘴。很多次,在某个特别难熬的体式里,我看着镜子里那个满脸通红、动作笨拙的自己,真想直接躺下放弃。

    但我发现了一个笨办法——不跟别人比,只跟昨天的自己比。

    今天手指尖离脚尖近了半寸,好,记下来。明天平板能多撑三秒钟,好,也算进步。我不再强迫自己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,只是每天去,每天练,像完成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。慢慢地,身体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——原来连直腿都困难的坐姿前屈,居然能碰到脚踝了;原来抖个不停的手臂,在斜板式里能稳住那么十几秒了。

    转折发生在半年后的一个清晨。

    那是个周六的早晨,我照常来到教室。做下犬式时,突然发现脚跟能踩到地面了——完全贴地,整个小腿后侧有种前所未有的舒展感。那一刻,我愣在了那里,呼吸都停了一拍。原来我的身体是可以改变的,原来那些日复一日的坚持,真的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生长。

    从那以后,练习变得不一样了。不再是痛苦的坚持,而成了每天期待的时刻。我开始能感受到肌肉的发力,能体会到呼吸和动作的配合。身体像一扇慢慢打开的门,露出了里面的光。

    一年半后,我第一次在老师的辅助下做到了头倒立。

    还记得那个过程:双手交扣,头顶地,膝盖放在手肘上,核心收紧...然后,在某一瞬间,双腿轻轻地离开了地面。世界颠倒了,血液涌向头部,心跳得很快,但那种感觉——像鸟儿第一次离开巢穴,恐惧,但更多的是自由。下来的时候,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,混着汗水滴在瑜伽垫上。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:“你做到了。”是啊,我做到了。那个连前屈都做不好的人,现在能倒过来了。

    后来,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发生。

    轮式,曾经看着就害怕的后弯,我居然也能推起来了。第一次成功那天,我躺在瑜伽垫上笑了很久,胸腔有种前所未有的开阔感,像是心里有什么东西也跟着打开了。再后来,手臂支撑、深度后弯、各种平衡体式...每一个突破都让我惊喜,不是因为做到了什么高难度动作,而是发现:原来我的身体里藏着这样的潜力。

    现在,我已经坚持瑜伽三年了。回头看看,最大的改变不是能做什么体式,而是整个人的状态——身体轻盈了,背挺直了,连走路都感觉不一样。更重要的是,我学会了对自己的耐心。在垫子上的每一分钟,都在告诉我:改变需要时间,但改变一定会发生。

    前几天,有个新来的学员下课后悄悄问我:“姐,你练了多久才能做到这些的?”我笑了笑说:“三年。”她惊讶地看着我:“那你开始的时候...”

    “三十四岁,”我说,“和你现在差不多大。”

    她眼睛亮了一下,那种光我很熟悉——是希望。

    是啊,三十四岁又怎样呢?身体的改变没有太晚的开始,只有太早的放弃。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。重要的是,你开始了,并且坚持走下去。

    现在的我,依然不是班上最柔软的那个,依然有很多体式在努力中。但这已经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在每一次呼吸里,我都能感受到生命在伸展、在打开、在变得更有力量。就像老师常说的:瑜伽不是要你触到脚尖,而是让你在过程中感受生活。

    而我的生活,确实从站在瑜伽馆门口那个犹豫的下午开始,悄悄地、彻底地改变了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