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后端工程师,我负责用户权限模块。当产品经理告诉我“用户需要更灵活的权限管理”时,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RBAC(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)模型、权限树结构、数据库表设计。我会花两周时间构建一个精巧的系统,支持无限层级的权限继承,各种边缘情况都处理得滴水不漏。
然后,上线了。
市场部的同事跑来问我:“为什么我没办法同时给十个人设置查看权限?我得一个一个点选?”
我愣住了:“我给你们做了最灵活的权限体系,可以精确控制到每一个按钮的可见性...”
“但我们每天要处理几十个用户的权限变更,”她疲惫地说,“我们只需要批量操作,不需要控制得那么细。”
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,我引以为傲的技术方案,可能完全偏离了靶心。
真正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,是“消息已读状态”功能。
产品经理简单描述:“用户希望看到自己发送的消息是否已被阅读。”
太简单了。我立刻想到可以用WebSocket建立长连接,实时推送阅读状态;考虑到离线情况,要在本地存储状态然后同步;还要处理消息ID去重...三天时间,我搭建了一个相当漂亮的技术方案。
直到测试阶段,我亲眼观察用户如何使用这个功能。
一位销售同事坐在电脑前,不停地刷新页面。“我在等客户回复报价单,”他解释,“如果看到‘已读’,就知道他收到了,可以准备接下来的沟通了。”
“那如果一直显示未读呢?”我问。
“我会想,是不是发错人了?还是报价有问题客户不想回?或者网络出问题了?”他苦笑,“有时候等得焦虑,我会直接打电话过去,结果客户说早就看到了。”
那一刻,像有电流穿过我的身体。我花了三天时间构建的精密系统,对用户来说,核心价值竟然是减少等待的焦虑。而我,一个沉浸在代码世界的人,完全没想到这一层。
我意识到,我一直在解决“技术问题”,而不是“人的问题”。
我开始主动要求参加用户访谈。第一次坐在观察室里,听着真实用户抱怨我们的产品,那种感受很奇特——既羞愧,又兴奋。
一位四十多岁的财务大姐说:“每次点这个按钮都心惊胆战,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,又没有回头路。”
我旁边的产品经理问:“您希望怎么改进呢?”
“就像我们做账,”大姐比划着,“每走一步都知道上一步做了什么,万一错了还能回去改改。”
我突然想到,我们团队为这个流程争论了很久,焦点都在如何优化性能、减少数据库请求上。没有人提到“安全感”这个词。
从那天起,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。
看需求文档时,我不再直接跳转到技术实现部分,而是先问:“用户到底想通过这个功能达成什么目标?他们在什么场景下使用?现在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?”
和技术团队讨论时,我也会多问几句:“这个设计方案对用户来说意味着什么?会不会太复杂?有没有更直接的方式?”
转变是渐进的,但效果开始显现。
有一次,我们讨论一个数据导出功能。大家热烈争论着导出格式、字段映射、性能优化。我安静地听了一会儿,然后问:“有没有人知道,用户导出这些数据后要做什么?”
会议室突然安静了。
后来我们找用户了解,发现他们导出数据只是为了粘贴到Excel里做一个简单的求和计算。于是我们直接在页面上加了个汇总行,省去了导出步骤。这个改动只花了一天时间,却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。
现在,我已经正式转型为产品经理两年了。回头看,那段程序员经历不是包袱,而是财富。它让我懂得技术的边界在哪里——什么容易实现,什么成本高昂。更重要的是,它让我深刻理解到,技术本身不是目的,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。
前几天,我review一个新功能的需求,年轻的产品同事详细描述了各种交互细节。我问他:“用户为什么要用这个功能?解决了他们什么痛点?”
他愣了一下,开始复述调研中的用户原话:“他们说想要更快的加载速度...”
“不,”我温和地打断,“我是问,当页面加载慢的时候,用户在做什么?他们在想什么?他们因此错过了什么?”
这些问题,曾经也有人问过我,在那个我从代码世界探出头来,第一次真正看见用户的时刻。
现在的我,依然感谢那段与代码为伴的岁月。它给了我逻辑思维,给了我架构能力,但最终,是用户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一课:在所有精巧的技术、华丽的界面之下,我们真正在做的,是理解并回应那些屏幕另一端,活生生的人的需求、恐惧和渴望。
跳出代码思维,不是抛弃技术,而是把技术放在正确的位置——它不是起点,也不是终点,只是通往解决方案的桥梁。而好的产品人,就是那些既能理解技术可能性,又能听懂用户无声需求的人。
这条路,我还在走。但至少现在,当用户说“我需要一个更灵活的权限系统”时,我会先问:“能告诉我,你平时是怎么管理权限的吗?哪些环节最花时间?遇到最头疼的情况是什么?”
答案,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里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东科创业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71)
1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0)
2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70)
3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69)
4网购餐具套装有划痕商家说瑕疵品阅读 (68)
5带新人的过程:我反而补全了自己的能力短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