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头望了望那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玻璃大厦,心里空落落的。三十八岁,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,房贷还没还完,孩子正要上初中,老人身体也开始这里那里出毛病。失业?这个词儿以前总觉得离自己很远。我在那家公司从毛头小子干到部门小领导,以为能一直干到退休,谁曾想,公司架构调整,整个部门说没就没了。人事经理跟我谈话时,语气倒是客气,但那种客气里带着一种冰冷的距离感,我知道,我的“价值”在那里已经归零了。
头两个月,我几乎没怎么出门。每天投简历,面试,然后就是石沉大海。要么嫌我年纪大,要么觉得我薪资要求高,要么直接说我的经验“过于传统”。那段时间,我甚至害怕接到家人的电话,怕他们问起工作的事儿。看着镜子里那个眼神开始有点浑浊、发际线悄悄后退的自己,一种深刻的恐慌感攥住了我的心。我才三十八啊,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?
转机来得有点偶然,甚至有点狼狈。那天,我为了省点钱,自己在网上看教程修家里的水龙头,结果弄得水花四溅,浑身湿透,场面极其滑稽。我闺女在一旁,非但没帮忙,还拿着手机笑得前仰后合地录视频。她说:“爸,你这太搞笑了,发网上肯定火。”我当时还训她不懂事。但那丫头偷偷把视频发到了一个短视频平台上,配了段搞笑音乐。没想到,第二天醒来,手机炸了锅,几千个点赞,几百条评论,全是“哈哈哈哈哈大叔太实诚了”、“想起了我爸”、“失败维修教学现场”。
我有点懵,又有点莫名的兴奋。那种被很多人关注和评论的感觉,像一束微弱的光,照进了我当时灰暗压抑的生活。我闺女趁机“教育”我:“爸,你看,你这叫‘反差萌’,一个看着挺稳重的大叔,干这种笨手笨脚的事儿,大家爱看。”
我心里动了一下。反正也找不到工作,要不……试试?
一开始,真的就是玩。我继续拍些我的“失败”日常:做饭把锅烧糊、养花把仙人掌养死、试图跟年轻人学跳街舞结果差点闪了腰……我不像那些俊男美女,有滤镜有才艺,我就是个普通的中年男人,展示着我的笨拙和一点点不服输的韧劲儿。没想到,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,他们叫我“耿叔”,说在我身上看到了自己老爸的影子,真实,不装。
粉丝快到十万的时候,有品牌方找来,想让我试试直播带货。第一次直播,我记忆犹新。面对那个小小的手机镜头,我比当年第一次参加公司重大项目汇报还紧张。手心全是汗,话也说不利索,产品功能讲得磕磕巴巴。我心想,完了,这下要闹笑话了。可评论区却异常温暖:
“耿叔别紧张,我们挺你!”
“对对对,就这样,慢慢说。”
“这产品看着不错,耿叔推荐我就买!”
那天晚上,下了直播,我看着后台那几万的销售额,一个人坐在客厅里,很久没有说话。不是因为它多么惊人(后来看简直微不足道),而是因为它给了我一种久违的、被需要、被认可的感觉。它告诉我,我这个“失败”的中年人,好像找到了一条新的路。
我知道,光靠“真实”和“搞笑”走不远。我得认真把它当成一个新事业来做。我开始疯狂地学习。研究别的优秀主播的话术、节奏,但不是模仿,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。我普通话不标准,带点口音,我就不刻意改,大家反而觉得亲切。我反应没那么快,我就提前做足功课,把每一个要卖的产品,从成分、原料、生产工艺到使用场景、优缺点,都研究得透透的。我家客厅成了我的仓库和实验室,堆满了各种样品。我一个个试用,对比,记录笔记。我老婆说我比当年考大学还用功。
我给自己定位也很清晰:不卖弄,不忽悠,就当一个你身边最懂产品的、值得信赖的“老大哥”。直播时,优点我会说清楚,缺点我也绝不隐瞒。有一次卖一款锅,我说它导热快、不粘效果好,但也明确告诉观众,手柄用久了会有点烫,建议搭配个锅柄套。品牌方当时在后台急得直跳脚,说我“自曝其短”。结果呢?那场直播的退货率是全平台最低的,销量还超出了预期。观众留言说:“就冲耿叔这实在劲儿,信你!”
信任,这个东西一旦建立起来,力量是惊人的。
我的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。从在线几十人,到几百人,再到几千人、上万人。销售额也从最初的几万,到几十万,然后突破了百万。当我第一次看到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千万的那个数据大屏时,整个团队都欢呼起来。我反而异常平静。
那一刻,我脑海里闪过的,是失业那天抱着纸箱子站在太阳下的茫然;是第一次直播时紧张到结巴的窘迫;是无数个深夜,我还在对着镜子练习产品介绍的执着;是女儿骄傲地跟同学说“那个很火的耿叔是我爸”时亮晶晶的眼睛……
我没有绝处逢生般的狂喜,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。这条路,是我用汗水、真诚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一步一步蹚出来的。
现在,我依然每天忙碌,选品、开会、直播。有时累得嗓子沙哑,但心里是亮堂的,充满干劲儿。38岁那年的失业,当时看是天塌下来的灾难,现在回头看,却成了我人生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点。它逼着我离开了舒适区,打破了对“稳定”的幻想,在一个全新的领域,重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
所以,如果你也正处在人生的低谷,感到前路迷茫,我想用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你:别怕。年龄不是问题,过去的经验也不会白费。危机里藏着转机,只要你肯放下身段,保持学习的能力,拿出真心对待你的观众和事业,哪怕是从一个笨拙的起点开始,你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、闪闪发光的路。这条路,可能比你想象中,更宽广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东科创业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71)
1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70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69)
3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69)
4网购餐具套装有划痕商家说瑕疵品阅读 (68)
5带新人的过程:我反而补全了自己的能力短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