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网购定制汉服付全款后商家发错款不售后

    那件汉服,是我在淘宝收藏夹里躺了小半年的宝贝。浅杏色的上襦,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,下裙是雨过天青的渐变色,裙头用银线勾勒出流云——是我想象中,春天该有的样子。为了定制这套宋制长衫,我几乎掏空了那个月剩下的零花钱,还特意量了三围身高,反复和客服确认了放量。付款时三千多块钱划出去的那一刻,心里咯噔一下,又满是期待。

    等待的三十多天里,我时不时点开店铺页面,看着“制作中”的字样,想象它穿在身上的样子。或许能赶上下周末的公园花会?还特意买了相配的珍珠发簪。

    收到快递短信时,我几乎是跑着下楼的。箱子比想象中大,抱着爬上六楼,气喘吁吁也顾不上。打开层层包装,拎起那件上襦时,手都在微微发抖。

    可展开的瞬间,心就沉了下去。

    颜色不对。不是页面里那种温润的浅杏,而是刺眼的亮黄色,像开败了的迎春花。绣花粗糙,线头随处可见,缠枝莲僵硬得像是贴上去的。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尺寸——我明明报的是定制尺寸,可这件衣服的衣长和胸围,分明是均码的标准。下裙更是离谱,颜色过渡生硬得像刷油漆,说好的天青色变成了灰蓝。

    我立刻拍照联系客服“小竹”。那边回应得倒快,但话术冰冷:“亲,图片可能存在色差哦。”“定制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。”

    我翻出之前的聊天记录,把我详细标注尺寸的截图、他们确认“按此数据定制”的回复,一张张发过去。又把衣服平铺在地上,用软尺量出衣长、胸围,拍照证明这根本不是我的尺寸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色差问题,是你们完全发错了款式,而且根本没有按我的尺寸定制。”

    等了十分钟,小竹回复:“亲,这边核实您收到的商品确实存在发错货的情况。但定制商品无法退换,可以给您补偿30元。”

    三十块。我看着屏幕上那个数字,又看看摊了一地的、根本穿不上的衣服,气得笑出声。三千多的衣服,发错了,用三十块打发?

    我要求退货退款。这次,客服直接不回复了。无论我发多少条消息,都石沉大海。打电话过去,永远是“客服忙线中”。

    那天晚上,我看着叠好放在椅子上的汉服,那种亮黄色在暖光下格外扎眼。感觉特别委屈,又有点可笑。为它期待了那么久,想象过穿上它走在海棠花下的样子,甚至想好了要配什么妆容。现在,所有这些期待都落空了,变成了一堆占地方的、无用的布料。

    朋友劝我:“算了,就当花钱买教训。”可我不甘心。这不是几十块的小玩意,是我攒钱买的,倾注了那么多心思的定制件。

    我开始研究淘宝的申诉流程。找平台客服,提交证据——订单截图、聊天记录、实物照片、尺寸对比图。我把所有材料整理成一个压缩包,在申诉理由里,没写太多情绪化的词,就事论事:商家未按约定履行定制合同,发错款式且尺寸不符,属于严重违约。

    平台客服介入后,店铺终于主动联系我了。这次换了个自称主管的人,语气好了些,但说法依旧:可以退货,但要我承担来回运费和百分之十五的“定制服务费”。理由是“衣服已经为您专门生产了,产生了成本”。

    我直接气笑了。专门生产?生产了一件我根本穿不进去的错误款式?我再次强调,是他们的全责,我拒绝承担任何费用。

    拉锯战持续了三天。那几天,我隔一会儿就刷新一下售后页面,心情跟着客服的每一次回复起起落落。上班也心不在焉,脑子里全是这件事。感觉自己特别像在打一场毫无意义的仗,为了一件已经不再喜欢的衣服,耗神费力。

    最后,淘宝平台判定卖家全责,强制开启了退货退款通道。我把那件衣服重新包好,寄回去的时候,心里没有半点轻松,只有疲惫。

    快递员取走包裹后,我看着空出来的那块地方,忽然就很难过。难过的不是钱的问题(虽然钱也很重要),而是整个过程中那种不被尊重、被敷衍的感觉。我那么认真地对待这次购买,反复确认细节,满心期待,可对方却如此随意地对待我的订单和信任。

    后来,退款如期到账。那家店依然开着,评分还挺高。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经常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,用“定制商品”作为万能挡箭牌。

    现在偶尔看到衣柜里其他的汉服,还是会想起那套从未真正属于我的“雨过天青”。它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小刺,不疼,但总提醒着我,有些期待,终究是会错付的。那份对一件衣服的珍重心情,在商家眼里,或许真的就只值那百分之十五的“折旧费”吧。

    我再也没买过那家店的任何东西。也学会了,无论页面描述得多好听,无论客服答应得多爽快,有些信任,在拿到实物、确认无误之前,真的不能给得太早,太满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