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从普通员工到企业老板的跨越

    那会儿我刚毕业,进这家公司当个小职员,坐在办公室最角落,对着电脑屏幕一坐就是一天。记得第一天上班,我妈给我煮了两个鸡蛋,说“好好干”,我揣着鸡蛋挤早高峰地铁,到公司时鸡蛋都挤碎了。

    我的工作是数据录入,把一堆堆纸质表格变成电子档。枯燥吗?真枯燥。同一个数字反复核对,眼睛看花了就滴眼药水继续。但我有个习惯——做完分内事,总会多问一句:“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?”同事开始觉得我傻,后来都乐意把杂活扔给我。复印、整理档案、甚至帮老板订机票,我什么都干。

    有次加班到深夜,为经理准备第二天的会议材料。整理数据时发现一个明显错误,本该是15%的增长写成了1.5%。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给经理发了邮件。第二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,盯着我看了很久:“你知道吗,这个错误如果带到会上,我们部门就成笑话了。”

    那是我第一次被注意到。

    慢慢地,我从数据录入调到数据分析,开始接触业务核心。跟着前辈跑客户,人家谈生意我在旁边记笔记,回来整理到半夜。笔记本从一本变成十本,密密麻麻全是客户喜好、谈判技巧、行业门道。

    转折点来得突然。公司一个重要客户要流失,负责的同事突然离职,烂摊子没人接。我在周会上小声说:“要不...我试试?”所有人都愣住了。那个客户以难缠出名,前任跟了半年都没搞定。

    我用了最笨的方法——天天去客户公司报到。不谈合同,就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。他们的系统老出故障,我大学辅修过计算机,就义务帮忙调试。连续去了两周,前台都认识我了,直接放行。第三周,对方负责人终于请我进办公室:“小伙子,你图什么?”

    我说:“就想证明我们公司能给你们带来价值。”

    就这一句话,签下了续约合同。老板在庆功宴上拍着我肩膀说:“你小子,行。”

    三年后,我成了部门经理。第一次主持部门会议,手心里全是汗。以前只要对自己负责,现在要对整个团队负责。有个实习生让我想起刚入职的自己——勤奋,但总不得要领。我每天抽十分钟教他,就像当年没人教我的时候,我多么希望有人能指点一下。

    当经理第二年,公司遭遇危机。大环境不好,订单锐减,必须裁员。找我谈话那天,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很久。名单上有跟了我两年的下属,有刚买房的老员工。那晚我挨个请他们吃饭,道歉,帮他们写推荐信。最难受的是看着他们强装理解的眼神,我知道,有些信任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
    这件事让我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。如果我能创建一个不轻易放弃任何人的公司,该多好。

    递辞呈时,老板很惊讶:“你现在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管,前途无量。”我说:“我想试试能不能用我的方式做好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创业比想象中难百倍。租不起写字楼,在创业咖啡馆蹲了三个月。最初的团队只有五个人——我,前同事,还有大学学弟。我们挤在居民楼里办公,夏天热得只能光膀子,冬天裹着毯子敲代码。

    最艰难时,发完工资账户只剩892块。合伙人说要不先停一停,我咬牙把车卖了。那天晚上,我走路回家,心里却特别踏实——原来破釜沉舟后,人真的能变得更勇敢。

    转机来自第一个大客户。对方CEO问我:“你们小公司,凭什么让我们信任?”我拿出准备的所有方案,然后说:“因为我会亲自盯每个环节,就像这是我在世界上最后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他笑了:“你让我想起年轻时的自己。”

    签完合同走出大楼,我在路边长椅上坐了很久,看着车流来来往往。没有欢呼雀跃,只是觉得很累,很想吃一碗家乡的牛肉面。

    现在公司走上正轨,搬进了真正的办公楼。每次面试新人,我总会多看看那些眼睛里有光的年轻人。上周团建,新来的实习生问我成功的秘诀,我笑着说:“就是把两个鸡蛋完好无损地从地铁带到公司。”

    从普通员工到创业者,这条路我走了十年。如果说有什么经验,大概就是:认真做好每件小事,真诚对待每个人,在无人看见时依然保持专业,在可以选择放弃时多坚持一步。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,真的只有在摔过跟头、流过泪后,才会变成血液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昨天整理旧物,翻出第一个工牌,照片上的自己稚气未脱。我把工牌收进抽屉最深处。无论走多远,都不该忘记为什么出发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