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下午,我在网上搜供应商,跳出来一个叫“环宇智能科技”的公司网站。点进去看,页面做得挺像样,产品图片清晰,各种认证证书——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、CE认证、消防产品认证——摆得整整齐齐,红彤彤的公章盖着,看着特别正规。我留了个联系方式,没想到十分钟不到,一个自称姓李的销售经理就打电话过来了。
李经理说话特别热情,一口一个“王总”,介绍他们公司是厂家直营,在广东有生产基地,还给不少学校、医院做过项目。他说现在正好有批尾单货,价格能比市场价低三成,但要求全款结算。“王总,我们这质量您绝对放心,所有资质齐全,就是走个量,回笼资金。”他发来一堆证书扫描件,还有工厂的视频,流水线、工人忙碌的样子,看着真不像假的。我当时心里也打过鼓,说能不能先打一部分,货到再付清。李经理电话里语气为难:“王总,现在抢这个单子的客户多,您要不全款,我们没法给您留货啊。这样,您把全款打过来,我这边立刻安排发货,物流单号当天就给您。”
现在回想起来,他那句“抢单子”就是利用人怕错过机会的心理。我当时被低价和看似齐全的资质冲昏了头,又想着学校那边催得紧,犹豫再三,还是分两笔把将近四十万的货款全打了过去。打款前,我还特意让他用公司对公账户收款,心想对公账户总做不了假吧。他爽快答应了,提供的也确实是对公账户,户名就是“环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”。
钱打过去头两天,李经理还接电话,说财务在走流程,款到了就发货。第三天,他说货已经备好,在等物流车。第四天,电话开始打不通了,要么关机,要么响两声就断。我慌了神,赶紧按他之前给的地址找过去,到了地方才发现,那根本不是什么工业区,就是一个破旧的写字楼里的一间空办公室,早就人去楼空。问物业,物业说这家公司就租了三个月,前几天刚退租。
我当时腿就软了,脑子里嗡嗡的。四十万啊,那是我这么多年起早贪黑,一分一厘攒下来的,里面还有一部分是找亲戚借的,准备用来周转的。我瘫坐在那个空荡荡的办公室门口,冰凉的瓷砖贴着腿,心里跟掉进冰窟窿一样。
我不死心,拿着他们发我的那些资质证书复印件,跑去市场监管部门查。工作人员一查,告诉我,“环宇智能科技”这个公司名字是有的,但是注册地根本不在我去的那个城市,而且经营范围里根本没有温控设备的生产和销售,那些ISO、CE证书的编号也全是假的,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记录。所谓的对公账户,也是他们用伪造的营业执照等材料,找代理公司违规开设的。一句话,我从头到尾就是跟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在打交道。
那段时间,我整个人都垮了。吃不下睡不着,老婆看着我掉眼泪,孩子也不敢大声说话。店里生意没心思打理,学校的项目也黄了,赔了违约金。我不是没想过报警,也去立了案。但警察说,这种案子,对方用的是虚假身份,钱款一到账就很快通过多个账户转移走了,追查起来非常困难,让我做好心理准备。每次去派出所问进展,看到民警同志忙碌的样子,我也不好意思多催,只能自己把苦水往肚子里咽。
最难受的是那种自我怀疑。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轻易相信别人,为什么做生意二十多年,还会在这种看似低级的骗局上栽跟头。我反复回想每一个细节,那个李经理热情洋溢的声音,那些做得足以乱真的证书扫描件,那个看似正规的对公账户……他们就是摸准了我们这些小生意人想降低成本、又看重正规资质的心理,把每一个环节都包装得天衣无缝。
后来,我跟其他做生意的朋友聊起,才发现遇到类似事情的不止我一个。有的被骗了货款,有的被骗了保证金,套路都差不多,都是伪造资质,利用低价和紧迫感来诱导你全款支付。我们这种小商户,抗风险能力差,一笔这样的损失,可能就好几年翻不了身。
这件事给我的教训太深刻了。现在我再采购任何东西,尤其是金额大的,再诱人的价格我也绝不轻易动心。第一,必须亲自到对方公司实地考察,看生产,看规模;第二,资质证书必须到发证机构的官网上去核对真伪,复印件、扫描件一概不信;第三,付款方式,坚决要求货到付款或者至少分期支付,绝不全款预付,说什么“特价抢单”都不行。对方要是以各种理由推脱,那这生意宁可不做。
那四十万,到现在一分钱也没追回来。它就像一根刺,深深扎在我心里。它让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,也逼着我变得更谨慎。我把我的经历说出来,就是希望其他做生意的朋友,特别是像我一样的小老板们,能引以为戒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越是看起来诱人的机会,背后越可能藏着陷阱。擦亮眼睛,捂紧钱包,生意场上,稳妥比什么都重要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东科创业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58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56)
2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52)
3带新人的过程:我反而补全了自己的能力短板阅读 (50)
4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49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