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科创业文章网东科创业文章网

我工作压力大他陪我聊天

    那段时间,现在回想起来,心口还像压着块石头。公司接了个大项目,我成了主要负责人,每天一睁眼就是开不完的会、写不完的报告、回不完的邮件。凌晨一两点下班是常态,回到家,脑子还像一团被猫抓乱的毛线,嗡嗡作响,躺在床上,眼睁睁看着天花板从漆黑变灰白。

    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电脑屏幕上冰冷的光,和键盘敲击时那种单调、急促的声响。我跟家人的话越来越少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感觉自己像一台耗尽了润滑油的机器,每一个关节都在发出刺耳的摩擦声。心里憋着一股无名火,不知道对谁发,也找不到出口,整个人像绷紧到极限的弦,随时会断。

    他就是在那时候,悄无声息地靠过来的。

    起初,我根本没在意。他是我多年的好友,知道我压力大,会在微信上发个搞笑表情包,或者问一句“今天怎么样?”我通常只回一个“累”字,或者干脆已读不回。我觉得没人能理解这种被掏空的感觉,说了也是白说,反而显得自己矫情。

    但他没有放弃。他没有像别人那样,给我灌一堆“加油,挺过去就好了”的鸡汤,也没有摆出人生导师的架势给我讲大道理。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。

    有一天晚上,我加班到快十点,头晕眼花,他发来一条语音:“下楼,我带你去个地方。”我本能地想拒绝,太累了,只想瘫着。但他电话直接打了过来,语气不容商量:“就十分钟,透口气。”

    我拖着沉重的步子下楼,看到他靠在车边,递给我一杯温热的奶茶。“不健康,知道,但喝点甜的心情好。”他笑着说。那天晚上,他没带我回家,也没去什么正式的场合,就是开着车,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转。车窗摇下来,初夏的晚风带着点微凉,吹在脸上,像一块湿润的纱布,轻轻擦拭着我发烫的神经。

    我们没怎么说话,车里放着很轻的音乐。他看着前方,偶尔指一下窗外的某栋亮着灯的奇怪建筑,或者吐槽一下旁边一辆开得歪歪扭扭的车。就是这些毫无意义的、琐碎的闲聊,像一把小刷子,一点点扫掉我心上的灰尘。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终于从一个名叫“工作”的密封罐头里,被暂时释放了出来。

    从那以后,这成了我们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。在我又一次在电话里因为一个细节没处理好而对下属发了脾气,懊恼得不行时,他的信息来了:“走,吃烧烤去。”

    坐在烟火缭绕的路边摊,看着油滋滋的肉串在炭火上翻滚,他给我倒了一杯啤酒,听我语无伦次地倒苦水,说那个难缠的客户,说那个总掉链子的同事,说我自己怎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。他只是听着,时不时点点头,给我递张纸巾,或者在我停顿的时候,适时地插一句:“那孙子确实不地道,”或者“你这脾气,当时没把电脑砸了算好的了。”

    他没有评判我对错,没有分析利弊,只是让我把所有堵在胸口的东西,一股脑地倾泻出来。等我说累了,停下来,他才慢悠悠地说起他工作上遇到的那些奇葩事,说他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的经历。听着他的“糗事”,我忽然觉得,我遇到的这点破事,好像也没那么天塌地陷了。那种“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倒霉”的感觉,像一双温暖的手,把我从孤独的冰窖里拉了出来。

    更多的时候,我们的聊天发生在深夜的微信里。当我被一个技术难题卡住,焦躁得想撞墙时,会收到他发来的他家猫四仰八叉睡姿的丑照。当我因为压力太大失眠,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隐晦的动态,他会立刻发来消息:“睡不着?我也醒着,聊五毛钱的?”然后,我们的话题会从天上的星星为什么那么亮,聊到小时候偷家里钱买零食的壮举,完全不着边际。可就是这些看似毫无营养的对话,像细密柔软的沙子,慢慢填满了我内心的空洞和裂缝。

    我渐渐明白,他给我的,不是解决方案,不是人生指南,甚至不完全是情绪安慰。他给我的,是一种“在场感”。他让我真切地感觉到,在我最狼狈、最不堪、最像个失败者的时候,我不是一个人。他就在旁边,看着我,陪着我,告诉我:“我在这儿呢,你什么样我都看着,没事。”

    这种陪伴,无声,却重如千钧。

    项目最终顺利上线了。庆功宴上,领导和同事纷纷向我举杯,说着赞美的话。我笑着,应付着,心里却异常平静。我知道,我能熬过来,不是因为我有多坚强,能力有多强,而是在我几乎要被那巨大的压力压垮时,有一个人,用他那种看似随意、实则用心的方式,一次次帮我卸下了肩上的重担。

    现在,一切回归正轨,我们依然会时不时地聊天、约饭。但我永远记得那段灰暗日子里,他陪我度过的每一个夜晚。那杯温热的奶茶,那顿烟火气的烧烤,那些深夜里无厘头的猫照片和闲扯……它们像散落在黑暗里的珍珠,被他用耐心和温柔一一拾起,串成了一串照亮我前路的光。

    语言有时候很苍白,无法完全表达那种感激。如果非要说,我想就是:哥们儿,谢谢你,在我最需要的时候,只是陪我说说话。这份情,我记一辈子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科创业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